外媒再提威胁论:中国将主宰世界汽车产业
凤凰网汽车评论 配合着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战,日前有外媒再度提起“中国威胁论”,认为汽车产业变革和“中国制造2025”会让中国成为未来的大赢家。
评论从滴滴与31家整车企业的联盟合作切入,“只有在中国才能实现如此规模庞大的产业联合,开发廉价的电动车和出行科技。”该联盟计划在2020年前达到100万辆的规模,2028年达到1000万辆的规模。滴滴的程维号称:“中国将在改造100多年来的现有汽车和运输结构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坦白说,滴滴这套目标能否实现,犹未可知,这消息在国内也鲜少对此有人严阵以待。
自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美国媒体认为,这个最大的市场正在发生他们担心已久的变化,由一个被动的生产和销售的利润中心,变为全球汽车创新投资的推动者。
“汽车工业一个多世纪以前诞生于欧洲,二战后由底特律主导,然后20世纪末由日本改头换面,现在轮到了中国。”如此高的评价,大概中国汽车业自己都不好意思说吧。
“临界点已经到来,中国赢了,他们知道自己不仅会领导汽车的发展,还将塑造未来的移动出行,这是一个新时代。”前克莱斯勒中国高管、前汽车电子部件供应商哈曼中国高管、现任上海谋拓商务咨询有限公司CEO的Bill Russo表示。
外媒认为可以从市场需求、出口商、竞争对手、合作伙伴和创新者等角色,来理解正在历史十字路口的中国汽车业。
中国真的能成为这场变革的赢家吗?为什么我们自己并没有这份认知,反而充满危机感。
中国偏好被追捧 其他市场被牺牲?
一直以来外国车企将中国庞大的市场视为几乎无限制的销售热土。尽管其市场增速已经从原来的两位数降到个位数,但是仍有足够的发展区间。
IHS Markit预测,今年中国轻型车销量将攀升2.1%,达到2,850万;到2022年,中国国内新车需求将继续飙升至3200万辆。相比之下,北美市场预计将停滞在2000万辆左右,而西欧的天花板在1600万辆左右。中国千人汽车拥有量2015年仅为每千人约121辆,预计到2021年将为200辆,但这仍远低于美国814辆的水平。
中国已经是大众和通用等巨头的最大市场,2017年中国市场占大众集团销量的40%。而日产等其他公司也预计中国将很快成为他们最大市场。
外媒认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市场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加强,中国人的偏好越来越影响全球销售的车型。
例如更大的后座空间就是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沃尔沃XC40中控台中集成了纸巾盒支架,也是为了吸引中国司机,他们喜欢把纸巾盒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而不是塞在车门储物槽里。
“我们越来越多地倾听中国消费者的意见,中国消费者的影响力已经显著增加。”沃尔沃CEO 哈坎·萨缪尔森(Hakan Samuelsson)表示。
外媒担心,中国市场对新车的研发越来越大影响,往往以牺牲其他市场为代价。“例如,讴歌CDX和本田冠道,这两款流行的跨界车是本田汽车公司专为中国设计和销售的,而用于这些车辆的资源本可以用于制造更好的雅阁或Pilot车型。”
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CEO 马尔乔内表示:“我们高估了美国Jeep品牌内涵在中国市场的价值。我们需要重新调整Jeep品牌的定位,以确保它与中国市场的强烈关联性。”Jeep的解决方案是:为中国设计七座SUV大指挥官车型。
在凤凰网汽车看来,这种论点真是“耍流氓”。我们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消费偏好凭什么不被尊重?虽然国人有些喜好确实有点俗,但是中国人掏自己的腰包,买自己喜欢的车,管着吗!
中国将抢占海外市场?
外媒认为,拥有3100万辆产能的中国汽车业,理所当然会瞄准国外市场,开始汽车出口的大潮,不仅出口到非洲或南美。
而事实上,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的增长并不理想,长期下滑,近段时间以来才开始回升。
不过在美国人眼里,最感威胁的似乎并不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出口,而是跨国车企的出口。这也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极力反对的。
例如沃尔沃从2015年开始向美国出口中国产S60,并且从2017年开始向欧洲出口S90。通用汽车也从2016年开始将中国产别克昂科威出口到美国。据悉福特也计划从2019年开始向美国出口中国产福克斯Active旅行车。大众也表示,今年将开始把中国产汽车销往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
虽然看起来关联不大,美国人依然害怕这些国产合资品牌的出口会为中国品牌出口铺平道路。例如广汽集团目前正在招募美国经销商,希望在2019年底在美国销售七座SUV传祺GS8。
更让他们担心的是2/3美国普通消费者并不太在意他们的通用或者福特汽车来自中国的工厂。根据IHS Markit的一项预测,如果不考虑特朗普总统的关税威胁,美国可能在2020年前每年进口30.5万辆中国制造的汽车。
凤凰网汽车点评:要说目前中国汽车的出口势力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相对于国内近3000万辆的体量,出口量占比少得可怜。未来还犹未可知,而且也不乐观。
再说,长城、广汽、吉利等优秀的车企确实在谋求海外建厂,但是日本、德国车企都可以在美国建厂,为啥中国不行?不都同样带来工作岗位吗?
“中国制造2025”的威胁
外媒认为,“过去中国政府用高关税和复杂的合资要求保护了本土汽车产业。”尽管中国政府已经大幅降低关税并且计划放宽外资车企的合资股比。但是他们依然觉得“中国制造2025”是巨大的威胁,旨在获得技术和专利,在电动汽车、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量子计算等领域建立全球领先优势。
其实,目前中国众多的国内品牌大多缺乏与通用、大众或丰田等巨头竞争所需的品质、造型和技术。更让美国关注的是滴滴等创新出行服务对产业的影响。
市场评论认为,“现在说中国品牌将征服世界还为时过早,很显然,本土企业仍然在追赶中。”
近期特朗普政府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也包含汽车业的内容,包括对进口汽车的高关税。美国官员认为,关税是未来遏制中国汽车出口美国的方式之一。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5月份就中美贸易战升级表示:“毫无疑问,数千万美国就业岗位的未来岌岌可危。”
凤凰网汽车点评:在特朗普刚刚开打中美贸易战,我们就曾指出,“中国制造2025”是其心腹大患。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中国这个“代工厂”的制造业由大变强。技术和知识产权流入中国,是特朗普最想严防死守的,一方面他希望中国更加开放,对外资毫无保留,另一方面又希望技术等不要流入中国。
“如果不能打败他们,就收购他们。”
还有一种扩张方式引起西方的注意和紧张:资金雄厚的中国车企正在收购陷入困境的国际品牌。
李书福领导的吉利汽车就是此类典型。尽管吉利帝豪等车型在中国很受欢迎,但是更让他在国际声名鹊起的是一系列国际并购。
2010年,这个白手起家的中国汽车人,从陷入金融危机的福特汽车手中买走了沃尔沃。后来吉利的并购之路一发不可收拾,先后收购伦敦出租车厂,马来西亚车企宝腾和路特斯,还有戴姆勒接近10%股份。
如今借助于沃尔沃的技术优势,吉利与沃尔沃合资了新品牌领克汽车。沃尔沃CEO萨缪尔森在四月份表示:“与沃尔沃的合作将使领克成为最现实主义的中国品牌、成为真正的全球品牌。”
但是,中国整车企业的海外并购除了吉利之外,并不是很多。
倒是零部件领域合作和投资较多。例如,宁波乔森电子收购了底特律的百利得。之后又资助百利得16亿美元收购陷入困境的日本安全气囊制造商高田公司。
但是事实上,零部件的海外投资更多让美国收益,增加工作岗位。在中国拥有65%汽车玻璃市场份额的福耀玻璃,投资了7亿美元在俄亥俄州和密歇根收购了数家旧工厂,用于研发和制造。江南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南卡罗来纳州开设了一家工厂,为宝马的装配厂供应保险杠。
中国创新让谁害怕?
国外媒体也在密切关注中国国内的汽车业的投资,例如低成本电动车、新销售模式、下一代电池、大数据管理等领域。
尤其是BAT等互联网企业的参与。阿里巴巴正在开拓新的零售模式,例如今年与福特开设的“汽车自动售货机”,使用面部识别软件在没有销售人员的情况下为顾客提供为期三天的试驾服务。同时阿里也是Ali OS操作系统的创造者,或可与同类的苹果的CarPlay或Android Auto进行竞争。百度正在开创自主驾驶。其自动驾驶平台被称为阿 波 罗,合作伙伴包括博世、大陆(马牌轮胎)、戴姆勒、福特和英伟达。腾讯则是电动驾驶的投资人,在蔚来(Nio)和特斯拉拥有股份。
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数字官Johann Jungwirth在北京车展前夕表示:“我确实认为中国是领先的。” 大众汽车今年在北京开设了研发机构-亚洲未来中心,以吸收最新的趋势并纵览中国的创业文化。
雄安新区也让海外评论格外关注。这个千年大计中的高科技“智慧城市”,将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先驱。百度已经锁定了雄安新区,用于测试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和移动互联技术。百度CEO李彦宏表示:“我们希望让雄安成为世界未来城市的新模式。”
也许真正让他们担心的是政府对产业变革的扶持。
中国成为电动车领导者吗?
中国在新能源销量上的领先,让国际上担心中国将来成为电动车领导者。
众所周知,中国已经是新能源车销量最高的地区。在此基础上,2022年200万辆销量目标和已经实施的双积分计划都在海外引起关注。过去几年中国政府的巨额补贴和电动车其他优惠政策催生了中国新能源车独一无二的市场规模,中国市场巨大的影响力让曾经对新能源持保留态度的车企不得不改变态度。
IHS Markit的赵英智表示:“没有这些政策框架,中国的影响力就不会那么明显。迫使海外汽车制造商开始或加速电动汽车的发展。”
例如,大众汽车曾经预计2025年其全球电动车销量目标是100万辆,但是,近期基于中国市场的变化,大众把目标提高到300万辆。甚至连长期坚持油混技术的丰田,也在调整自己曾经的坚定立场。
投机政策的造车新势力也引起海外关注。蔚来、拜腾、奇点汽车、小鹏汽车和威马汽车等想都想成为下一个特斯拉的企业们,在海外看来还前途未卜。
“传统车企也在加入这场游戏。”去年全球最畅销的电动车并不是特斯拉Model S或日产聆风,而是北汽EC180,一款掀背车,只在中国销售。
但事实上,中国电动车市场正在面临补贴退坡和外资的全面反扑。
即将放开的股比限制,大幅度降低的关税,对新能源合资网开一面导致了新合资潮。参与混战的势力越来越多,中国真的能成为领导者吗?远没有这些“中国威胁论者”说的这么简单。
相关资讯
由中国汽车大佬史无前例“同框”,看当今中国汽车圈的“江湖”
电动汽车发展迅猛 电池产业未来何去何从